景迈茶山位于普洱市澜沧县北部,距县城72公里。景迈茶区包括景迈、芒景、芒洪等村。景迈村的茶园是较有名的,茶园面积约有1800多亩,茶树树龄多在500年以上,是人工栽培型茶树生长最早、面积最大的茶园。这里的古茶树连片成林,景观壮观,被外国朋友称为“茶树博物馆”。据说,这里采摘的茶叶,口味各不相同,同一棵树采摘的茶叶,每个季节的口味都不一样。这些古茶树历经千年的沧桑,见证着历史的痕迹。
景迈山野放茶的茶菁原料相对较嫩,与大叶茶的宽大叶片相比,景迈茶的叶片和芽相对较小。很多人把景迈茶误认为普洱茶中的乔木茶,其实不然,景迈茶属于灌木茶。景迈茶的叶片相对细长,锯齿明显。闻茶香是品鉴景迈茶的关键。刚制成的景迈茶香气不明显。大约仅在杯底留有淡淡的甜香。如果将景迈茶放入纸箱密封陈化,2-3个月后打开纸箱,则香气馥郁,香型类似于干桂圆。
(资料图)
景迈茶的口感细滑,回甘较快,苦涩味较轻,茶汤中带有甜甜的香味。93、94年左右产的景迈茶最为好喝。景迈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茶汤粗糙、收敛感强;易苦涩,耐泡程度较易武茶低;回甘快但是不会出现回甜;苦涩退得比易武快,甘甜不若易武细腻、绵长。
景迈古树茶适合存放多年后进行品饮,陈化的景迈茶经过时间的沉淀,能呈现出更加醇厚、细腻的口感。一般来讲,存放10年以上的景迈茶品质较好。当然存放20年左右的景迈茶可谓品饮佳品。据李拂一介绍,在勐海县巴达乡的大黑山和布朗山一带也有景迈茶树分布。
关于树龄问题:
景迈山古茶树数量虽然较多,但能确定具体树龄的却屈指可数。能确定树龄的仅在千余年左右。致使许多慕名前来的探访者难辨真伪,望而却步。致使许多商家投其所好,以次充好。甚至大肆宣扬古树茶的概念以达到提高销售价格的目的。严重损害了当地的原始生态环境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据2013年最新权威专家的测量与统计:目前景迈山老茶树面积约6900亩,老茶树约2798万株,其中千年以上古茶树242万余株,而500年以上的古茶树约358万余株。此数据较为客观真实反映了景迈山古茶树的分布及数量。
关于景迈茶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布朗族先祖叭岩冷种植了一片茶园,成为布朗族大姓岩西家族的祖传家产,并供奉为神茶。叭岩冷有四个儿子,老大岩西扎和次子岩西卡在兄弟间较和睦,但与另两个弟弟岩西宛、岩西卡则不和。岩西扎为避免日后分割家产发生纠纷,便把家产分给四个兄弟。岩西卡分得古茶园旁边的“腊”寨地而岩西宛分得“哎”寨地;为避免日后生乱,俩兄弟又相互叮嘱不要把自己的分地告诉对方。之后各自动工筑寨居住。一年后,岩西宛“哎”寨地里的茶叶丰收且质优味美,而岩西卡的“腊”寨地的茶叶苦涩味重不好喝且产量少。岩西卡以为是自己分到的那块地风水不好,闷闷不乐地抽大烟解愁消闷。某天突然发现“腊”、“哎”两寨地的茶叶都长得不好,而“哎”地的茶叶却丰收且味美。“哎”和“爱”同音,由此认为岩西宛对自己好而自己却对他不起而感到内疚。于是两人合好把两个寨子合成一个寨子并叫“哎冷”,意为和睦的寨子;又意为原为叭岩冷所取之名的“哎冷”。为了纪念叭岩冷创制了布朗族先祖茶——叭岩冷茶并将布朗族的传统糯食“粑粑”取名为“哎冷茶”,意为纪念父亲所取之名的茶。后来,“哎冷”直接叫成了“哎冷茶”;又简化为“哎茶”,就是现在的“景迈茶”。
七象茶业起源于金庸《天龙八部》中,段誉遇见神仙姐姐的云南无量山,无量山为云岭山系,东临把边江,西靠澜沧江;七象的祖辈世代生活在无量山“双江畔”,依托滇藏茶马古道,以传统种茶、采茶、制茶、运茶(马帮汉子)、售茶的古法讨生活;茶,深深的融入了“无量山”族人的血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七象茶业,↓↓私老喵说茶,享茶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