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递!闪光时刻,这份“独家记忆”属于高考......

北京石景山发布   2023-06-07 16:17:14

六月


【资料图】

是滚烫青春里最沸腾的一章

一年一度的高考

如降临在每年夏天的一场盛会

又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编者按

高考,无非就是很多人同时做同一份卷子,然后决定去哪座城,和谁走四年,和谁走一辈子。最终发现,错的每一道题,都是为了遇上对的人,而对的每一道题,是为了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又到高考,想着不妨以“我的高考记忆”为题,大家凑凑热闹,一两百字,追忆当年点点滴滴。令人惊喜的是,每个朋友的文字都是那样的动情,鲜活,青春气息扑面而来,真是好!本来只是试着打个招呼,没想到,纷纷应答的,是18岁的我们。

今天,我们随机采访了一些

高考“过来人”

一起来听听他们的

“独家记忆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大家心底的那份怀念

一起去瞧瞧吧~

一边苦练军事本领,一边狠补文化课,

眼睛都近视了

@恩泽:1987年参加高考,后从军,

再后成为一家文化公司的老总。

我的高考因为从农村进县城,人生第一次住宾馆,第一次睡席梦思,根本睡不着,折腾大半夜,最后睡地板上才找到熟悉的感觉。

全校只有6位同学参加高考。当年农村考中专中技的升学率为千分之一。中考时,我是全校唯一考上高中的,而且还只是一个农技职业高中。两年后,我1987年参加高考,毫无悬念地落榜了。我是苏北农村,革命老区,教育条件很差,当时英语基本靠自学,每天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英语讲座。我每天早晨正常五六点钟起床学习,晚上十一二点睡觉,但是再勤奋也考不上大学。落榜后,我经历了务农、打工、学手艺等多重磨砺。

经过三年艰苦努力,仍然没有找到出路,决定当兵入伍,再试试最后一次机会。在部队经过新兵连、教导队的训练,再从战士、副班长、班长,推荐参加考军校,终于被石家庄陆军学院录取。期间,一边刻苦练军事本领,一边狠补文化课,眼睛都近视了。

我和梦非居然被

同一个大学同一个系录取

@李静荣:1982年参加高考,北京师范大学。

想起了三件事,与现在高考生不同的是,我们当年考生是班主任陪着整个高考过程,没有家长陪,班主任宋岩老师陪着我们全程,有时关心是问,有时关心是不问,宋老师是不问,而细心地安排我们住宿、吃饭。

1982年的高考,外语占30%,所以对上高中才开始学外语的我,是个利好消息。对于只读了一年文科的我,更是个利好,可以把时间分配给历史和地理,当时的自己,一定是内心窃喜着。

录取通知书是好朋友梦非举着送到我家的。

当时爸妈都在家,他们的开心溢于言表。而我和梦非居然被同一个大学同一个系录取,我俩拿着各自的录取通知书,去班主任宋老师家报告。老师的爱人李若兰也是我们毕业班任课老师,教历史。我藏起自己的通知书,作失望状:“梦非被师大历史系录取了,看来我可能要上第二志愿的大学咯。”

老师们安慰道:“可以读你的经济系了!”这时,我从身后拿出录取通知书,在他们眼前晃晃。宋老师马上道:“我说吧,都是第一志愿录取!”

大学录取通知书怎么会在梦非手里?她妈妈是小城的邮政局长,因此那时我们不必担心自己被冒名顶替。

那些帮扶过自己的人,

手掌里的温暖与宽厚

@杜雷:1991年参加高考,学校不太好,

但过得挺开心。

1991年高考,考场在古城中学。考数学,其中一道几何题,要求用钢笔或圆珠笔制图,铅笔无效。我没认真审题,用的铅笔。

一位监考老师先是口头提醒:“认真审题。”我审了,没错啊。再过来,他又来敲敲桌子,我心想:“敲什么敲,我又没作弊。”最后老师干脆把卷子翻过来,重重地点那道题。恍然,大惊!!!那道题4分,我高考成绩只超分数线3分。

年轻的时候,顺,则自以为是,不顺,自然是怀才不遇。年龄渐长,开始看着下一辈走进考场,才深深体会到,那些帮扶过自己的人手掌里的温暖与宽厚。

父亲的那只军用水壶是我的高考记忆

@李亚卓:2000年参加高考,北京电影学院。

我的高考记忆最深的便是父亲的那只军用水壶,它实在是太普通了,甚至显得也有些苍老,背带有好几处都用线缝过,不过铝壳、塑料盖仍是保持原貌的。我想应该是父亲把它的一套“冬装”时时套在水壶上面,精心保护着的缘故吧。

高考日期在7月7日—7月9日。考场距离我家车程需要1小时,又正是酷热难耐的时候,父亲每天为我准备一壶冰镇酸梅汤,用这只军用水壶盛着,陪着我一起从家出发把它背到考场大门口。我喝下它时只觉是“彻骨之凉,透心沁齿,如甘露洒心一般”,一扫炎炎夏日萎靡不振,立感精神焕发!结果我的成绩排在了班级第一名。

父亲的军用水壶相伴他十数年风雨的军旅生涯。那一年,又帮助我打赢那场需要全力以赴的人生大战役。

一只军用水壶啊,不知承载了多少情怀在里边……

人生就是各种尝试

@杜京珊:2005年高考,中华女子学院。

我的高考记忆完全被考前的放纵给冲淡了。第一次和同学们一起离家居住,兴奋掩盖了紧张。

带队老师是高二的语文老师,考语文的头天晚上他还和我们一帮学生在酒店小公园里谈“人生几何”。很多人说他不会教书,因为在他的课堂几乎听不到他的讲解,反而是我们一帮学生叽叽喳喳的讨论,他时不时给把控个方向。语文自习课,一般就是我们自己看书、写作业。他对我的放任是只要不是违禁品,看什么书都行。

我爱乱写可能就是那时候培养的。只要是他判作文卷子,我们一群爱“乱写”的人都能得高分,鼓动了很多人用新颖的方式写作。我高考作文写了一首词,得了55分,算是没愧对他的培养。

老妈送考,老爸待命

@赵爽:2007参加高考,北京印刷学院。

我的高考记忆—07年北京七中参加高考,老妈送考,老爸待命。

上午进考场时随口说了一句“妈妈,下午要参加理综考试,考前能再翻翻物理书就好了。”结果上午出考场时看到老爸把高中三年物理书全带来了。厚厚的沉沉的用透明塑料袋挂在左边车把上,还说了句:“不知道你用哪本,全带来了。”

最后到底翻没翻书已经不记得了,但是这一幕是记住了。

高考的紧张感还是记忆犹新

@周芸:2008年参加高考,首都师范大学,

现在是一名优秀的教师。

我的高考记忆是每一场考试都过于紧张。第一场考语文的时候,想把第一道大题先空之后答,结果一紧张,把第二题的答案写在了第一题的答题处,发现的时候还不能用修改液,只能找监考老师裁纸给贴上,耽误了不少时间。

最后一场英语考试在下午,爸妈给我准备了红牛饮料,让我打起精神,结果我喝早了,亢奋了一中午。正式考试的时候开始犯困,掐着虎口打起精神做完的题。

十几年过去了,高考的紧张感还是记忆犹新,祝本届考生沉着冷静,考出好成绩。

那时的我,从未意识到

会和当时的人们渐行渐远

@孙艺轩:2015年参加高考,湖南工业大学,

朗诵极好。

想到高考,很难不热泪盈眶。奇怪的是,三四天的时间里好像总有那么一天会阴雨不断,可能上天也在被学生时代的我们所感动着吧。

高考,对我来说应该是最不紧张的一次考试。因为比起考试本身,我更在意那一年,有日日念叨你学习的老师,有陪你学习到很晚问你饿不饿的外婆,有互相喜欢却不能在一起的男孩。

到如今,八年过去,令我隐隐作痛的从来不是高考,而是那时的我,从未意识到会和当时的人们渐行渐远。那个夏天,好像是我们共同完成的一场告别仪式;那个夏天,永远住着最纯真美好的人;那个夏天,也总会有人去经历。

我的高考记忆

@王祖芝

忆起一九八一年,

高考六门一瞬间,

奋力搏击终不悔,

十年寒窗受考验。

没想考试那么难,

独木桥上闯险关,

至今想起那岁月,

情不自禁泪潸然。

榜上无名落深山,

欲哭又止觉无眠,

只与大学失交臂,

孜孜以求留遗憾。

带着亲人多企盼,

带着未来之夙愿,

开启复读再奋斗,

每每回顾令心酸。

又是当年十月天,

对越反击正交战,

志在四方好男儿,

弃笔从戎卫家园。

当兵摸爬靠实干,

冲锋陷阵勇向前,

军校抛出橄榄枝,

招生条件卡得严。

文化课目如攻坚,

军政素质全考遍,

专业测试要良好,

体能达标方优先。

层层遴选军姿站,

终望军考题名添,

有志竟成圆梦想,

几经挑战才实现。

高考军考告一段,

面对胜败话千言,

成才之路宽又广,

前程可期刚开端。

热爱本职功绩建,

能力提升挑重担,

紧跟时代创伟业,

壮美人生拨云天。

------2023.6.7

后记

很美好的一个夜晚,很多好听的故事,好像能看到考场窗外斑驳的树影,弥散的家乡小巷夏天的味道。

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如果置身于10年,20年,30年……乃至一生的维度上,都会化作满天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