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再亏238亿元,平台司机数量超2300万,孙正义成大冤种? 焦点快看

春公子   2023-05-01 04:12:03

文 春公子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创业者,必然要先懂得如何做好一名好的员工。


(资料图片)

滴滴创始人程维在创立滴滴出行之前,曾在阿里巴巴负责市场推广工作。在这里,他积累了丰富的市场推广经验,并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于自己的创业计划。

在拥有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与人脉之后,程维决定离开阿里巴巴选择创业。程维将目光投到了移动互联网。

2012年9月9日,滴滴打车正式上线,当天就有16个司机使用了该应用。随后,应用的用户数量逐渐增长,并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用户。

2013年,滴滴打车开始进行商业化运营。他们与多家出租车公司合作,为司机提供补贴和奖励,以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该应用。同时,滴滴打车还开始提供更多的服务,如预约、接送等,逐渐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

当年国内网约车市场的竞争情况非常激烈。随着网约车市场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

当年滴滴出行的背后是日本软银和腾讯,而阿里那边则支持的“快的打车”!在两家公司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一天在全国烧掉的费用高达4000万元。

2015年,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宣布合并。合并后,滴滴打车突破了出租车打车软件这种单一的服务模式,实现了业务领先,到战略的全面领跑产业,成长为一个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看到这里或许就有网友们问了,为什么是滴滴拿下快的,而不是快的拿下滴滴?这个问题不难理解,因为滴滴背后的资本比快的打车背后的资本强大的多。

滴滴成立以来,前后融资金额超200亿美元。比如腾讯、日本软银以及高盛中国都是滴滴出行背后的股东。

腾讯入股滴滴,使得滴滴获得了腾讯巨大的流量扶持,这为滴滴在日后的扩张中有了更多的底气。

高盛中国是滴滴出行的另一个重要投资方,自2015年以来,高盛中国已经投资了滴滴出行近10亿美元。高盛中国不仅为滴滴出行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帮助滴滴出行建立了跨国投资和并购的业务体系。

日本软银投资滴滴的金额超过了120亿美元,当年滴滴之所以能在全国大搞补贴,就是因为资本给的钱足够多。

滴滴在成为国内网约车霸主公司后,在2018年又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后来由于各种因素,滴滴随后完成了退市。

日前,滴滴退市后在其官网发布年报。2022年滴滴实现营业收入1408亿元,同比下降19%。净亏损为238亿元,同比收窄52%。

分业务来看,中国出行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1605亿元下降至2022年的1259亿元,降幅为22%。国际化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36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59亿元,增幅为62%。其他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97亿元降至2022年的90亿元,降幅为7%。中国出行、国际业务、其他业务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为89%、4%、7%。

2023年春节以来,国内通勤、消费性出游、大型交通枢纽等场景的出行需求恢复较快,带动了滴滴中国出行业务回归增长。上述年报显示,2023年3月,中国出行业务日均完单2820万,同比2022年3月增长42%。同期,国际化业务继续发展,国际化出行及外卖在2023年3月日均完单660万;其他业务包括两轮车、能源、货运、金融等日均完单1020万。3月中国出行业务、国际化业务和其他业务总计日均完单4500万。

与此同时,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的12个月中,滴滴在全球有5.87亿名年活跃用户,2300万名年活跃司机。其中,中国出行业务有4.11亿名年活跃用户,1900万名年活跃司机。

滴滴的抽成是比较高的,但滴滴目前依然是一家亏损的公司,原因何在?春公子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参考:

网约车市场竞争激烈,滴滴需要与其他竞争对手竞争,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营销、拓展市场等,以提高市场份额,这也是导致亏损的原因之一。

滴滴涉足了多个业务领域,如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等,这些业务的盈利能力有限,导致公司整体亏损。为了吸引用户和司机,滴滴采取了大量的补贴政策,这些补贴减少了公司的利润。

重点需要提及的是,当年滴滴出行是雄心勃勃的进入社区团购领域,结果在这个领域亏损超100亿元,最后无奈退出。

滴滴出行的亏损如此严重,最受伤的还是孙正义了。孙正义这些年很差钱,之前还卖了不少阿里的股份,如今滴滴又是一家非上市公司,孙正义手里的滴滴股份想出手,都极为困难。不知道诸位怎么看?